我们今天日常所见所食的许多菜肴大都源自元明清时代,而远在一千年以前的宋代美食,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有些遥远。

当你手捧一本复原宋代饮食的风貌,图文并茂的《宋宴》,跃然纸上的不仅是七十道千年前的美味佳肴,更多的是扑面而来的宋人的饮食文化。

 

 《宋宴》所载食谱,皆依据《山家清供》《中馈录》等宋元典籍文献,按时令编排,从宫廷菜、文人菜到平民百姓菜,涉及热荤、素菜、冷盘、羹汤、粥面、糕饼、饮料、果子八类,六百余张图片全彩印,内容分解制法步骤,从零讲解,给人一种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的感受。

纵观数千年古今中外,只有中国人最擅长也最懂得食材的烹饪,而若要问起哪一朝最棒?我想恐怕非宋朝莫属。

如果你不信的话,就请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全画一百余栋楼宇房屋,属于餐饮的不下四五十栋,酒楼、吃店、流动餐饮散布其中,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,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南食和北食争奇斗艳的画卷。

宋朝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,延续了前代饮食的辉煌,同时兼有创新和发展,对后世饮食文化影响深远。

流传至今的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梦粱录》《武林旧事》《增补武林旧事》《都城纪胜》等宋朝的史籍文献,都有专门的章节或不小的篇幅介绍各类餐饮,罗列丰富、记述详尽,读来如识其味。

饮食习俗指的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相沿积久的饮食习惯、礼仪规范、饮食风格等,代表了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。

 

 今天,我们很多烹饪技术,追根溯源会发现大多是出现在宋朝,而我们享用的众多美食,也多发明或流行于宋朝。特别是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彼时开始丰富多样,饮食习惯也从两餐制演变成三餐制。

从《宋宴》七十道佳肴我们看到,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饮食文化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,宋代食品丰足、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、饮食市场日趋繁荣,加之南北方地区、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不断推进,极大地推动了宋人的食物、饮品结构及烹饪技法的革新与发展。

丰富的食物原料,精良的饮食器具,高超的烹饪技法,使人们逐渐开始注重精美的饮食。宋代的烹饪技法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迅猛发展,而品种繁多的烹饪原料、佐料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各式菜肴的烹饪成为可能。

宋代烹饪技法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精细的厨事分工、多样的烹饪方法、丰富的烹饪原料等方面。一碗简单的面能做出六七种形态、八九种配料、十余种风味。可见宋代精湛的烹饪技法展现了当时食品加工的最高水平,推动了人们食物结构的调整及宋代饮食业的繁荣发展。

两宋时期,农、副、渔业发展迅猛,加之发达的水陆交通加剧了不同地区物资的交流,使得宋人日常饮食生活中可食用的食材种类空前丰富,为人们的日常饮食提供了基本原料。

宋代由于南、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,北方地区以麦、黍种植为主,南方地区则以稻米种植为主。所以,北方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、米食为辅食,可细分为馒头、包子、饼、面条、饺子等。而南方人与此相反,以米食为主、面食为辅,以饭、粥、糕、团、粽的形式出现。

宋代人们食用的副食品主要包括肉食、蔬菜、瓜果等三大类。 猪肉、羊肉外,鸡肉、鸭肉、鹅肉等家禽家畜类出现在宋人的肉食结构中,鱼、虾、蟹、鳖、河豚、蛤蜊等也已经成为宋人餐桌上的“常客”。

宋代的蔬菜种植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,社会民众对蔬菜的需求较大,促使蔬菜商品化程度提高,蔬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副食之一。北方地区四季分明,仅春夏秋三季可种植蔬菜,冬季寒冷不适宜蔬菜的生长,仅种植有菠菜等少数蔬菜。为了应对冬季蔬菜淡季的问题,北方地区形成了冬季藏菜的习惯。而南方地区气候温润,全年可种植蔬菜,蔬菜一年不绝。

宋代的烹饪方法多样,面食类主食主要采用蒸、煮、烤等方法,副食品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烤、炒、煮、脍等。除此之外,从宋代各类笔记小说中记载的菜品中看,宋人常用的烹饪技法还有熬、炸、煎、爆、燠、脍、煨、煸、焖、炖等技法。

由于经济繁荣,风清气和,坊市合一,解除宵禁,宋朝的餐饮业发生了结构性地变化。宋朝人有了充裕的时间在各种食材上进行体验和玩味,对食材的开发和利用可谓精雕细琢,不但融入科技和艺术因子,还辅之以习俗、传统、思想和哲学的内涵,成就了一整套独特而完美的饮食文化,成就了今天舌尖上的“大宋”。

汤因比说:“如果让我选择,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。”相信诱惑这位英国史学家的,不仅仅是宋朝商业、科技、文化的繁荣与发展,还有那品类丰富、精致爽口的美食。

从一箪食、一瓢饮开始,以今日食材,还原古法美味。《宋宴》真实地再现了宋人日常饮食,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,带我们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如果时空可以穿越,我想带着这本《宋宴》,去东京汴梁的街头走一走,共赴一场饕餮飨宴。